金风飘菊蕊,玉露泣萸枝。10月10日,由清远市图书馆组织的重阳节故事会,结合原创绘本《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》,让孩子感受重阳节氛围,认识和了解重阳节。
重阳节,农历九月初九,二九相重,称为“重九”。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,有六阴九阳。九是阳数,固重九亦叫“重阳”。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,所以重阳节又称“登高节”。还有重九节、茱萸、菊花节等说法。
早上十点,随着音乐《九月九》响起,故事会正式开始,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慢慢展现在小朋友的眼前。故事的主人公汤米是个小男孩,他的曾外婆和外婆住在同一栋房子的楼上和楼下,汤米和家人每个星期天都会去看她们,这样的星期天带给汤米很多快乐的回忆。后来,汤米长大了,楼下的外婆也老了,总是躺在床上,直到去世。有天晚上,汤米又看见了一颗流星从天空滑落,他想“你们都是楼上的外婆了"。伴随着老师的话音落下,故事到这也结束了,孩子们都还沉浸在汤米和外婆的故事里。
故事结束后,孩子们一起学习怎样制作重阳糕。那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呢?重阳节吃重阳糕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来。重阳节又叫“登高节”。传说登高可以避祸。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,就在家中吃糕。吃重阳糕源于“登高”的“高”,“糕”字与“高”同音,象征“人往高处走”、“步步高升”、“百事俱高”的祝福之意。老师先进行示范:先拿栗子做好的馅搓成球,然后捻开做成一张薄薄的皮,再往里面放上豆沙馅,再搓成圆球,放上饼模里按平,再轻轻一敲,重阳糕就做好啦。孩子们都表现得很积极,想着为老人送上一份自己的心意,在甜丝丝的重阳糕味道中,本次活动也接近了尾声。
最后,孩子们也大声表达了自己对老人的心意:有想跟老人一起吃顿饭的;有想分彩虹糖给老人一起吃的;有想跟老人一起去玩的……那在日常生活里面,我们要如何做到爱老敬老呢?最重要的就是陪伴,千言万语都比不上在身旁说的一句话;不仅要让老人的物质世界富足,更要让老人的精神世界富足,让老人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,在一件件小事中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……但其实只要是儿女用心的每一件事,老人都会感受到的。
本次故事会通过温暖而平凡的故事,道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,让孩子学会了珍惜与老人相处的时光,同时家长也应该起到榜样作用,正确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,做到尊老敬老,正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,哪怕只是简单的问候,又或是偶尔的聊天也能帮助老人们排忧解愁。趁着这重阳佳节,我们更应该重视拾起我们的传统美德,培养我们下一代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。
|